《名校名家行》025-58651276

栏目组热线:025-84433303

桃花朵朵,阅见书香——南京新书院悠谷学校世界读书日活动点燃阅读激情

2025-04-21

桃花朵朵,阅见书香——南京新书院悠谷学校世界读书日活动点燃阅读激情

4月18日,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南京新书院悠谷学校精心策划并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为“桃花朵朵,阅见书香”。此次活动致力于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书籍成为学生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班级对对碰:分享阅读心得,展现创意风采

4月18日下午,班级对对碰活动拉开了帷幕。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以多元化的形式畅谈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喜悦与感悟。

不仅如此,学生们还精心装扮成自己钟爱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生动展示了书香魅力,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喜爱的书籍,让经典文学作品在校园内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走进桃花源:趣味游戏,感受经典魅力

在简短而庄重的开幕仪式后,“走进桃花源”系列活动正式开启。活动在校园内的多个地点同步展开,涵盖了“桃花源探秘”“桃花源书市”和“桃花创意源”三个精彩环节。学生们在“桃花源探秘”中跟随线索探寻知识的宝藏,在“桃花源书市”中与小伙伴分享交流书籍,感受阅读的乐趣,在“桃花创意源”中展现自己的创意与才华,将阅读与创新完美结合。

桃花源探秘

01桃花源拼图

通过游戏化的形式,将识字与阅读结合,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字词学习,提升阅读能力。

02飞花令

老师扮演古代诗人,手持飘旗,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让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师生共同吟诗、对诗,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其中,感受诗词的魅力。同时,通过诗词创作,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03拼音花园

对于一、二年级,拼音的学习和使用也是教学的重点,在桃花节活动中,老师们用充满挑战的闯关形式,边学边玩儿,提升了孩子们的拼音运用兴趣及能力。

04汉字乐园

成语接龙这么有传承性的语言文字活动,在这一代的孩子中也是游戏的顶流。孩子们三五成群-群策群力-励精图治-智勇双全-全力以赴-赴汤蹈火……在欢声笑语中增进了与汉字的亲近感。猜字谜活动中的题目大部分来源于孩子的自创自编,当孩子们在汉字乐园的游戏中徜徉,也就是在文字文化的海洋中涵泳。

05树下朗读会

通过即兴朗读和共读的形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06花开花落知多少

通过抽签答题的形式,检验孩子们对本学段必读和选读书目的掌握程度,在问答的趣味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桃花源书市

与此同时,草坪区的文化市集也正式开业。学生们在这里展示了自己的创意作品,通过书籍交换和阅读分享,进一步拓展了阅读的边界,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书籍在分享中传递更多的知识与智慧。

桃花创意源

01笑靥如花

老师们运用专业工具和安全颜料,为孩子们精心打造个性化的面部彩绘。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或设计独特的桃花、蝴蝶等图案,在彩绘过程中与老师亲密互动,感受艺术魅力。

02诗海拾贝

通过收集诗歌意象碎片并组合成小诗,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文学素养,同时通过制作书签、条幅和徽章,将诗意融入生活。

03书香悠远

通过桃花币兑换优秀文学作品的方式,激发孩子们对阅读的热爱,增强孩子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04雅歌投壶

以趣味投壶为载体,巧妙地将游戏与奖励相结合,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投壶目标及对应奖励,激励孩子们勇于挑战自我,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将趣味活动与教育目标紧密相连。

 

闭幕仪式

活动接近尾声时,各年级的“桃花小达人”代表依次上台,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与感悟,以亲身经历激励同学们热爱阅读、享受阅读。

随后,各班精心打扮的同学上台走秀,用自己的独特方式诠释了自己喜爱的角色,将活动氛围推向了高潮,为本次世界读书日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南京新书院悠谷学校通过此次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更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阅读的热潮,让书籍成为学生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持培养阅读习惯的理念,为同学们创造更多与书籍亲密接触的机会,助力他们成长为有知识、有内涵的新时代好少年。

 

 

视频制作:《名校名家行》栏目组 

图文制作:江苏新魅力校园融媒体中心

联合出品: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江豚新闻融媒体中心

南京电视台牛咔视频《新魅力校园》栏目组

江苏教育频道《名校名家行》栏目组

 

本平台及网站发布内容,由江苏新魅力校园融媒体中心原创或者甲方授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如若发现我们的内容使用了第三方素材,请权利人联系我们洽谈授权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