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名家行》025-58651276

栏目组热线:025-84433303

拔尖学生培养、科学教育加法……无锡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2023-07-18

拔尖学生培养、科学教育加法……无锡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无锡教育系统干部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并围绕“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优化基础学科教育体系”“科学家精神”“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等内容谈体会、话落实。
朱晴怡
无锡市第一中学 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这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划出重点。无锡一中将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通过内培外引组建导师队伍,对标竞赛设立科创项目,一体化做好“拔尖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将讲好科学家精神作为德育活动的重点内容,用好钱伟长、姚桐斌、西迁校友等校史资源,激励一中学子求进向上;优化社团课程建设,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为学生创新能力、科技素养的提升搭建发展平台。
章建锋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梅村高中进一步做好科学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江苏省科学教育示范校,学校以项目为驱动,以基地为支撑,尤其注重以科学与工程实践及数学的联系为基石,提供具有“主动学习”“问题中心”等功能的、结构化的跨学科学习情境,建立面向科学素养的科学教育统一框架,以激发学生创新潜质,引领学生掌握提出科学问题的方式和循证方法,培育其求真求证的科学精神以及批判性思维,最终成为“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梅中学子。
朱卓君
江苏省天一中学 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对基础研究后备力量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天一中学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40多年,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学校将全面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完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进一步推进“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在中学阶段的落实,打通“大学-中学”培养通道,为具有拔尖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好适应和引领创新发展的各类后备人才。
张明霞
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党委书记、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中国教育方向进行了旗帜引领。锡师附小研究乐学教育40年,以“为了培养完整儿童”为初心使命,理念本身就蕴含着学校对科学教育的充分重视和不懈追求。2023年,科学教育是锡师附小的研究核心。学校将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细化底层逻辑、优化内置特色、转化外部资源等途径,全面构建“科学+”人才摇篮课程体系,深研科学教育国家课程,创新“科学+”特色素养课程,加强科技竞赛少年人才梯队建设,积极融合社会科学资源。未来,学校将坚持在激发科学兴趣、发展科学思维、坚定科学信仰、践行科学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唤醒诚勇少年的内在科学热情,进一步激发他们科技报国的宏大志向。
秦立刚
无锡市江南中学 副校长
  作为初中校,应以新颁布的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形成以情境体验—问题驱动—活动探究—拓展延伸为主线,评价反馈为连接,跨科融合为背景的课堂教学范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中建构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科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贯通双一流高校、高品质高中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英才”培养方式,完善对应课程体系,构建“英才”选拔、培养、提升的课程框架与机制,深入做好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工作。
杨静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二小学 教学处副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省锡中实验学校第二小学始终贯彻落实科创特色,营造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氛围,依托惠山经济开发区科创特色,获得多家单位支持,建立了校外科学教育基地;在课程实施中嵌入科学元素,在基础教学中融入科学教育,获评“无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学校”。未来,学校将继续重视科学教育,共同建构儿童喜欢的场域空间,为学生未来成长赋予过硬的科学素养。
张旭航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2019级本科生、共青团江南大学委员会学生副书记、江南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上强调,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作为一名交叉和新兴学科的大四学生,我更能体会到学科融合对于基础学科研究的重要性,也能深刻感受到大学这个“培养皿”在科技发展中起到的无限作用。我将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科研与爱国精神,精进学业、夯实自身,也将把这份精神,在今年的支教生活中,传播给西部地区的孩子,为他们点亮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启蒙之光。
编辑:俞佳 邵邵  审核:程宏强 许沁  发布:丁丁